雖然找單田芳來播天氣預報只是一個小品中的橋段,但是,如果真的以說評書的方式,把“天氣預報”、“天下大事”都當作故事,講成“天方夜譚”。那枯燥的新聞和報道一定會有更高的收視率。“講故事”,并不是一個噱頭,而是從古代的稗官野史、明清話本、到皮影、京劇,到白話小說、文明戲,再到電影、電視劇。人類,好像天生就對別人的故事好奇,天生就愿意對號入座進入角色,在別人的故事里流下自己的淚。
故事,已經成為人類理解世界的一種方式。
在產品設計領域,為了了解用戶的需求,“情節設計”承擔起了講故事的角色。這里的講故事不是為了情節好玩吸引眼球,而是為了發現用戶將會遇到的狀況,解決其中的問題。以敘述的方式描述任務,將任務“情節化”,從中發掘用戶的需要。也就是說,講故事成了人們解釋自己做什么,或者怎么做最自然的方式,它便于當事人理解。而這類故事的焦點通常是用戶希望達到的目標。
設想今天你作為產品設計師去面談一位新客戶,他負責公司員工的資料整理工作。你走進他的辦公室,該負責人葛林和你噓寒問暖之后,便講起了他的工作情況: “公司所有的員工資料都放在我們HR部門。因為每周二會有新員工入職,所以那一天我們會收到很多的新員工資料。我負責檢查資料是否齊全。在處理這些數據,錄入電腦之前,我們需要檢查員工的工作經歷和學歷證明。根據這個初步審查結果,我再把這些申請表格轉交給老魯,他負責將資料錄入電腦,再提交給…”
雖然這個客戶并沒有明確講述如何使用軟件或何種設備來完成任務,但是通過他的敘述,我們很容易就能知道員工資料的收集、整理、提交等工作流程。如果這個敘述更加具體,那我們就能越來越清晰地了解,流程內部是怎樣的運作,流程與流程之間是如何銜接。通過理解用戶為什么這么做,想達到什么目的,我們就能專著于用戶的活動。
在故事的講述中,設計師“化身”為用戶,體驗用戶在產品使用過程中的喜怒哀樂,然后再“間離”而出成為設計師,從用戶的感性體認提煉出問題的根源和解決的方案。
既然講故事這么重要,那么,有什么技巧能把故事講好呢?
影視圈里的編劇朋友說,他們寫劇本的準則只有一條——一個陷入困境的人。這里面有兩點。一,陷入困境。沒有人喜歡看白雪公主和白馬王子24小時開開心心地幸福生活。除非是拍攝他們睡懶覺、上廁所的真人秀,否則,太乏“惡”可陳了。一定要有些波折,讓白雪公主被后母虐待,讓她在森林迷路,讓她遇到大灰狼,讓她吃了毒蘋果。待到所有的困難都被王子“化解”了,這時候白馬王子才能和公主在一起幸福生活。編劇的另一點就是“人”。故事的主角可以是天外飛仙、火星來客,也可以是千年僵尸、百年蛇精,可以不是人,但,不能沒有“人味”和“人情”。沒有“人味”或“人性”解釋不合理的故事,就是胡編亂造。
到了產品設計領域,我覺得也可以把情節設計的準則描述為——一個有需求的人。有需求——需要完成某個工作任務,因為要使用某種產品,產生一系列的當作。人——一種角色認同,為產品使用的最大范圍人群,有的放矢。只有關于目標“用戶”的情節設計才是我們需要的。
所以“設計情節”,其實把小學生的知識用上就行:
提供故事發生的時間和地點,讓讀者熟悉故事發生的環境。例如上文提到的”設想今天你作為產品設計師去面談了一位新客戶,他負責公司員工的資料整理工作。”
角色的設置讓聽眾融入到故事,使故事情節和自己休戚相關。例如上文提到的”葛林和老魯”。
把故事中的事件串到一起,變成一個個情節。因為情節是故事逐步鋪開的途徑。在好故事中,層層推進的情節能一步步的分解出任務。
當然,要講一個好故事,還可以設計一些燈光、音響,更能引人入勝。
言而總之:情節設計是一種運用故事和聽眾之間互動,創造想像、情感。模擬問題出現和解決問題的方法。
設計未來的故事情節:
高磊是一大學的英語教師,前兩天在網上發布了兼職英語翻譯的信息。一天,他正開車回家。手機的提示信息的鈴聲響起,他按了一下汽車上的播放鍵,文字信息通過汽車的音響被讀取出來:是一美國教授到中國需要人幫忙翻譯簡歷。在十字路口的等綠燈的時候,他點了一下汽車前方的觸摸屏,查看這幾天的工作安排。屏幕顯示周三下午是空閑時間。他用手將消息拖進了周三工作安排備注;氐郊,打開家里的筆記本電腦,工作安排已同步更新,他用電腦撥通了對方的聯系電話… 這個世界是走的手機、汽車、電腦混搭風。